社交困难儿童的识别与干预

 

孩有“社交恐惧”,这不是一句玩笑

随着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ASD)儿童逐渐成长为少年、青少年和青年,原本就不足的社交能力会让他们更加困惑,不懂如何与他人交朋友,导致他们缺少朋友和社会支持、更容易产生同伴冲突甚至遭到捉弄、校园欺凌以及网络暴力。

赵梓屹

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中级心理治疗师;
从事心理治疗工作8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5年;2016年由成人心理科转入儿少精神科;
擅长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厌学等相关问题的心理治疗;擅长家庭治疗,动力心理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方式。

1.社交障碍儿童的一般特点

学龄前期

1、开始会很少和家人及周围的人交流互动,常沉溺于一些感觉刺激的游戏;

2、常被诊断为语言障碍,常被鼓励向别人开口说话;常会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3、一般4-6岁之间会在语言、游戏与同龄孩子的社交意图上有长足的进展。


小学低年级

1、一般孩子在这一时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

2、社交上的粗暴控制和强制干涉;

3、对非语言信息很难理解,爱插话和打断别人;

4、生活常规改变或者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显得极度焦虑。


青少年时期

青少年期,社会活动变得复杂,友谊也开始建立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基础上

1、学习成绩的下降(学习要求上的改变);

2、父母的影响力下降,同伴的认同作用开始增强。


2.社交障碍儿童常遇到的社会问题


捉弄与欺凌

关于捉弄与欺凌,很多人以为这是童年的一部分,能让孩子学会变得更强大一些,能够去面对生活。但是也有一些人开始意识到,这样的情形可能会带来一些持久的身体上、心灵上的破坏,不只是对于被欺凌的孩子,甚至对实施欺凌的孩子也会带来持久性的破坏。


比起其他孩子,AS的孩子因为缺乏心理理论能力,更难描述出自己被欺凌的事实和经过。往往他们遭受捉弄与欺凌的原因有两方面:
1.(被动型被欺凌)通常身体是弱小的孩子,在社交场合会感到焦虑,缺乏自尊和自信;
2.(主动型被欺凌)孩子行为方式显得鲁莽,具有攻击性。想加入对话但不知道怎么加入;看不懂别人的身体语言。

对于欺凌事件的预防

公正的裁决

“仲裁天平”:指一种互动的教育模式,帮助孩子们理解某一特定行为的重要程度,怎样平衡的分析整个事件,然后用事件的分量来判断责任轻重和后果承担的程度。

被欺凌者的策略

社交技能的学习:自我保护技能的掌握。

父母能做些什么?

父母绝对是减少欺凌发生的重要成员

首先可以找到安全和气氛好一些的学校,来减少欺凌的发生率;其次帮助孩子增强体质,教育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情况;鼓励孩子表达学校遇到的状况。


3.社交障碍儿童常伴有的情绪问题


焦虑障碍

强迫症:最容易出现强迫症的年龄是10-12岁之间,约有25%的AS会合并强迫症的临床表征;有些家长会把刻板认知方式和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强迫混淆。
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单独的创伤性事件或一连串创伤性事件之后的结果:表现想要逃避事件或记忆,出现与突发意外事件相关的焦虑、抑郁、愤怒甚至幻觉反应。
择性缄默:在相对紧张的环境中,无法开口说话,表现的紧张,对抗,但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可以流利地讲话。
社交焦虑障碍:过于关注对自己的看法,而怕碰到难堪的事情。
厌学:AS的孩子厌学主要源于焦虑,担心小伙伴不喜欢自己的行为举止、老师对自己有偏见等等。

攻击性行为

普通孩子的愤怒是逐渐上升,心情变化有迹可循;而AS的孩子的情绪通常两极分化,要么很兴奋,要么很愤怒。

抑郁障碍

情绪障碍的心理学和生理学指出:抑郁和焦虑会持续共存,一个人焦虑是会想“如果发生这件事怎么办?”而处在抑郁状态是这个人则会坚信“一定会发生最恶劣的后果”。


心理治疗干预和预后

方法:家庭治疗 儿童的个体/团体治疗
参与心理治疗,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理解社交障碍孩子思想和他们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两者结合,不仅仅能引导家长理智看待孩子问题,也避免了部分家长的过度自责;再而也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逐渐掌握一些社交技能。


同时参加PEERS社交技巧训练课程,课程分为家长课和儿童、青年课程两个部分;
通过角色扮演,行为演练习题,指定家庭作业等形式,指导社交有困难的儿童与成人,对于社交焦虑症,多动症,AS等,帮助他们维持友谊,建立亲密关系,处理冲突霸凌。(了解详情可观看推文中视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