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学生的综合干预

 

什么是特殊需要的学生?

特殊需要学生指在常规学校教育环境下,对适应学校环境、行为规则、课程学习和人际交往有困难,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


2019年10月25日晚,由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学困生援助”项目组及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共同举办的“少儿成长·家长讲堂”如期开讲,本期邀请的主讲嘉宾是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杨志伟。


杨志伟,医学博士,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教授,深圳名医,国家级专家,中华医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儿童专业学术组织资深委员,国家重点学科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神经心理学方向博士生联合导师,第19届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与相关学科大会执委,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培训项目讲师。在儿童心理卫生领域,神经发育和脑认知功能,学习障碍,多动症,孤独症的基因检测,神经靶向诊断治疗,个体化功能康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影响因素,家庭和亲子关系干预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次,参加多个中国医学专业指南编写。精耕临床工作服务患儿和家庭35年,诊治的一些案例成为行业金标杆。

讲座开讲,杨博从“教育体制的进化:利与弊”分析了现在教育体制。现在标准化的教育体制虽然有规模化和生产效率的优势,但却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个性化的需要。标准化的教育体制把所有的人都看成是一样的,如果能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自主性的学习,从而有一个多元性的结局,这将会更好。


下面小编为大家梳理了以下4个知识点:


学习与教育的比较


学习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育是站在学校及老师的角度。

从学生的角度,学习主体是学生。

首先排第一的基础就是他对学习是否产生兴趣,有没有情绪和动力。

第二,他是否具备这种能力。

第三,如果让孩子按照他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阶段来选择,要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孩子会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那就是按照兴趣。有兴趣事情孩子会去尝试,尝试了以后觉得自己做的能够做下来,做的好,做的开心,符合他的能力发展水平,他就会继续往下做。如果给的难度太大了,做不来,孩子反复的受挫折,他就会没有成就感,会不快乐,因为他得不到承认,得不到肯定,时间长了以后,他就会放弃,即学习动机受挫。

学习的形式,就孩子而言,我们应该按照他们的天性,给他一定的自由度,是有选择的,不是我给你就必须接受。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也应基于在他的兴趣和能力上。

从教育的角度,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和老师,我们现在制度化的教育都带有强制性。所以,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上来讲,我们需要去协调,要坚持一定的制度,同时还要顾及到学生的情况和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将来发展的可能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


2个基本关系

特别重要的2个基本关系是亲子关系(构建与发展)和玩伴关系(学校社区人际交往)。

亲子关系是一个基石。在最早的社会化开始,人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亲子关系来作用,来实现心理成长和发展,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支撑,孩子要想心理健康,顺利的实现社会化的发展是很困难的。

玩伴关系。孩子不仅一定要有自己的同伴、朋友,而且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早期亲子关系特别重要,以亲子关系作为基石,孩子开始社会化,然后在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会越来越重视和接纳同伴的影响、评价。以前是父母的评价对他很重要,接着是老师,到了上了中学以后,同伴对他的认可和评价影响会越来越大。所以到了青少年阶段,我们除了特别关注他基本的学习以外,还要特别关注他交什么样的朋友。一个人要顺利的实现社会化,这两个关系至关重要。

 

个性心理特征

1.能力(智商—情商):脑功能 生活经验。

能力不仅仅是看学习能力和智商,还要看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即情商。这些能力的发展会受到一部分遗传的影响,但不完全都是遗传,还有环境的影响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

2.性格。没有100%完美的性格,不同类型的性格在它适合的环境就会表现出它的优势。在去塑造和培养性格时,50%可能跟遗传背景有关,另外50%是环境塑造。所以,尤其是在后期,对于性格的发展,环境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就在校环境而言,目前比较关注的是同伴关系当中出现的一个极端现象——校园霸凌,讲座现场,杨博介绍了欺侮的分类并分析了影响欺侮的相关因素。


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青少年犯罪


我国的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1/3,从90年代到现在在逐年增高。在少管所和劳教所当中,ADHD LD的孩子占75.5%,另外有27%来自于离异家庭,比正常人群高出4.2倍,从数据来看相互都有非常明确的关联,所以对这类孩子的早期的干预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遗传与环境:

外化性行为障碍、内化性情绪障碍


不论遗传还是环境,行为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影响是随着年龄增长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一个个体在成长过程当中,从早期的问题造成后来的问题,越早发生,表现的越明显,说明他内在的生物学的遗传影响可能性越大。前期没有问题,到后期才出现的问题,那更多的就是环境的影响,而遗传的影响要少一些。

所以我们要判断影响这个孩子到底是内在神经发育问题,还是受环境的影响,要回顾发展的阶段、导致问题的因素,然后才能有效去干预。

对于特殊需要的学生,每个成长阶段都是一个爬坡的过程,越往后爬坡度越大,难度越大,怎么能够上去?需要能力!除了自身具备的能力还需要环境的支持,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如果我们能够在孩子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中,先预见到他将要碰到怎么样问题,提前做好准备,这将能够帮助他爬上一个又一个坎。如果我们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给孩子做好一个科学的规划,他的发展应该是不可估量的。


其实对我们来讲,真正的成功就是扬长避短。根据这个孩子的优势,扬长发挥这个孩子的长处,给他这个优势最好的发展,提供最好的支撑、适合的支撑,如果他的短板影响到他的发展,我们就要给他补短。无论是家长、医生、学校还是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他扬长,也要帮他补短,不让这个短板拖他的后腿。


杨博提到,医生做的事情有限,虽然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但是就我们孩子整一个成长来看,应该是在医疗、家庭和学校,在一个铁三角关系的支撑下来解决问题,来实现发展的。三角关系的建立后,给孩子怎样的支撑,可能真的会影响到他到后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做的就是早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这是最好的!


讲座中,杨博结合实践经验以及实例详细讲解了特殊需要学生的相关障碍病因、诊断与治疗、干预模式等,在座的家长都表示获益匪浅。医学基于个体障碍的诊治康复,教育提供其适应性发展中特殊需要的支持帮助。医学、家庭、学校联合的动态干预,有助于实现特殊需要学生的“最大可能发展”。讲座结束后,家长都久久不肯离去,积极请教杨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