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障碍及自伤行为

近年来,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趋势直线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3000万到5000万的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生活甚至未来的前程。

很多家长往往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有的孩子临近考试就犯病、有的见生人就躲闪、有的找各种理由逃学、有的经受不起任何一点挫折、有的结交不良朋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甚至由于精神障碍等原因而选择了自杀等等,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马虎不得。


一、孩子心理成长的几个重要阶段:

▶1岁阶段 依恋于母亲/信任

1-3岁阶段 发展出独立性

3-6岁阶段 建立起价值感

6-7岁阶段 左右脑发育/比较

8-12岁阶段 生理发育的挑战

12-18岁阶段 对身份的认同


在孩子的成长的不同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心理障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分类如下:

▶焦虑障碍

发育行为障碍

抑郁障碍

强迫障碍

在此,引入了一个概念,即内化障碍”。

而具有内化障碍的这些儿童很少与同龄儿童游戏,缺乏交往等社会技能,经常表现出“白日梦”、“幻想”等退缩行为。有部分患儿还会对某些事物表现出毫无理由的恐惧,抱怨自己生病或受伤害,心情抑郁。这些为严重影响患儿参与正常的学习和娱乐活动,甚至会造成物质滥用、绝食、自残、自杀倾向等。

青少年自杀行为多发生在家庭中,因此父母在自杀预防中可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二、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有的家长缺乏敏感的觉察能力,不知道孩子出问题了。

有的家长虽然都听到孩子的抱怨了,却仍然忽视孩子的问题、侥幸地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过几天就好了。

有的家长甚至责备讽刺子女没有抗压能力,长不大,使得孩子求救无门,自救无力。

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好以下五点,成为孩子心理健康的守门人。

☀父母要言行一致。

给孩子机会表达。

学会有效的倾听。

用语言表达情绪和感受。

改变沟通方式。


有效的倾听方法

当父母和儿童交谈时,要表现出对儿童讲话的内容有兴趣。

要注意儿童所表达的非语言信息,例如讲话的语速、语调的变化、目光以及身体动作

父母在和儿童讲话时要注视儿童的眼睛,身体前倾。

在儿童的立场去理解他要说的话,要表达的内容。

当儿童说完后,家长要将所听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反馈给儿童。


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情绪和感受?

首先要用明确的语言让儿童说出自己的观点。

将家长自己的观点反馈给儿童。

家长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鼓励儿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改变消极的沟通方式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积极的情绪,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当孩子出现自伤自杀行为,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